伊万·索特尼科夫
/1961-2015/
伊凡·索特尼科夫(Ivan Sotnikov),生于1961年5月19日,出生于列宁格勒,从小就对艺术怀有深厚的亲近感。在一个沉浸在古代俄罗斯历史和艺术氛围中的家庭中长大,伊凡的成长经历塑造了他的艺术情操。他的父母在培养他的艺术才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在就读于Fontanka堤岸的1号美术学校后,索特尼科夫从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中获得灵感,尤其是那些与阿列菲耶夫画派有关的艺术家。1980年俄罗斯博物馆举办的米哈伊尔·拉里奥诺夫的展览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,伊凡·索特尼科夫与蒂穆尔·诺维科夫、基里尔·哈扎诺维奇和奥列格·科特尼科夫等有影响力的人物相交。1982年,他们组成了一个被称为“新艺术家”的团体。通过坚守美学原则,他们在当地艺术界成为一股变革的力量。索特尼科夫从1983年开始积极展出自己的作品,展示了他的艺术发展,并与“新艺术家”和“Mitki”团体展开合作。
与他的艺术追求并行的是索特尼科夫承担了各种工作,包括在印刷厂工作,担任看门人和炉工。1984年,当他在列宁格勒附近的Vyritskaya教堂获得炉工职位时,他的生活发生了重大转变。在Vyritsa的经历成为他的转折点,最终在1996年被晋升为一名神父。他在新哥罗德州Kirva的复原的圣母降生教堂担任教堂的主持。在他的灵性导师、阿列克谢·科罗文大神父去世后,伊凡于2007年回到Vyritsa,继续担任神父的工作。
尽管有教会职责,伊凡·索特尼科夫仍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事业,找到了双重激情之间的和谐平衡。他的艺术风格融合了俄罗斯先锋派的元素,从米哈伊尔·拉里奥诺夫的表现性质中获得启示,以及弗拉基米尔·沙金、亚历山大·阿列菲耶夫和理查德·瓦斯米等艺术家的活力艺术语言。索特尼科夫的艺术表达涵盖了广泛的主题,反映了他在列宁格勒地下运动中独特的视角。
伊凡·索特尼科夫在1984年至1985年期间在Vyritsa创作的作品显示出明显的情感转变。讽刺、大胆和俏皮的主题让位于更宁静和思考性的处理方式。值得注意的是,他描绘的Vyritsky Kazan教堂在季节变换的背景下成为他作品中的标志性形象。在这个时期,他创作的肖像作品散发出一种宁静和内省的氛围。
晚年,约翰神父在圣彼得堡的圣彼得主教座堂服侍。可悲的是,2015年11月16日,伊凡·索特尼科夫(冯·斯塔克尔堡)在与严重癌症的激烈斗争后不幸离世。他被安葬在Vyritsa附近,靠近加佐音之母教堂,留下了他在艺术和精神呼召方面的丰富遗产。